“我真他媽受夠Green這些屁事了。”
對勇士來說,如果還有什麼是比輸給西區倒數第一太陽更糟糕的,那就是在這場比賽中,主帥Steve Kerr在教練席抱怨Green的悄悄話被讀唇公開了。
勇士本賽季場外鬧劇一出接一出,還基本都跟讀唇有關。開季沒多久,杜蘭特跟Green在場邊衝突的一幕被直播,杜蘭特吵完之後的自言自語也被讀唇:“這就是我要離開的原因”,立刻引發了轟動效應,到現在媒體也在不斷炒作他不會再跟勇士續約的流言。
杜蘭特今年成為自由球員,Green則是在明年,兩人處境都很尷尬,情緒也很敏感,偏偏在場上宣洩一點情緒出來都會被媒體拿著放大鏡解讀,也挺不容易。
如今媒體對科技的運用越來越純熟,電視台在直播比賽時能呈現的細節越來越多了。明星賽事甚至開始給上場球員和教練佩戴無線耳機,讓他們邊打比賽邊跟演播室聊天。
讀唇技術也是如此。因為機位越來越多,對著主角360度無死角拍攝,他們要是激動了、吵架了,總能被扒個底朝天。
過去兩年總冠軍賽,美國主流媒體都沒少跟讀唇專家合作。比如杜蘭特跟詹姆斯發生糾紛,專家就把被鏡頭拍到的對話都給讀出來了。
詹姆斯:“你說這些瘋話有意思嗎?別那麼跟我教練說話,別那麼做,KD。”
杜蘭特:“我就是說話而已,什麼瘋不瘋的?我說話還不行了?又不是要找他打架。”
所以,看起來兩人吵得激烈,但其實沒說什麼過分的話。
還有JR-Smith在總冠軍賽G1經典失誤後的讀唇:“我以為我們還領先呢?!”
那年總冠軍賽詹姆斯還在板凳席跟Tyronn Lue吵了起來,對話同樣被讀出來:“我現在很冷靜,但你不能接受這種打法!這是第二場(詹姆斯轉臉,看不到唇形)……不!這樣是不可能有希望的!”
比較簡單的句子和單詞,大部分人都能讀出來。但較長的對話,語速較快的吵架,就得依靠讀唇專家的幫助了。
讀唇的確是一門技術活,在情報工作中必不可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那些有聽覺障礙的人必須學習的技能。通過觀察嘴唇、舌頭和下頷的活動,掌握語言張力節奏,配合著說話對象的面部、身體表情,才能讀得比較準確。
當然,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讀唇也會越來越簡單。早在半個世紀以前的《2001太空漫遊》電影里,超級電腦HAL9000的讀唇能力就是個bug。
而現在,谷歌DeepMind已經推出自動讀唇技術LipNet,把人類嘴唇運動解碼生成文本,在GRID語料庫里,實現了93.4%的準確度。它還“看”了5000小時的BBC新聞節目,在半年時間里為這些節目配字幕,準確率達到46.8%。一般讀唇專家的辨識準確率只有12.4%。
對NBA來說,站在商業層面,他們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越豐富、越戲劇化自然越好;但站在球員和球隊的角度,這可能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
在比賽里,吵架罵人實在太常見了,以往這些事情都被捂在更衣室里,但現在,光是讀唇術就能洩露這麼多秘密,引發這麼多動盪。再配合社交網路的傳播能力,公民新聞時代來臨,球隊的經營方針、球員的精神狀態肯定都會受到影響。
因此,經驗豐富的詹姆斯早幾年就開始在場上捂嘴講話,尤其是跟交情不錯的對手,就怕被唇語專家或者媒體讀出說些了什麼。
不過,有時候球員脾氣上來,什麼技術也攔不住他們。比如高光時刻或者吃了哨子之後的怒吼宣洩;被轉播商之外的鏡頭(拿著手機的球迷都在扮演記者)拍到,威少最近就都“栽”在這上面。
Draymond Green就在Instagram上說:“社交網路就是魔鬼,魔鬼!”
NBA多年來都把比賽精心包裝成產品,但在這個時代,沒什麼包裝是真正天衣無縫的了。可對於球迷和球員來說,他們真的這樣的“真實”做好準備了嗎?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