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由於防守規則改變等原因,如今這個時代更推崇進攻,尤其是三分球,幾乎每一支球隊都已經將三分當成了常規進攻武器,拿數據來看也能體現時代變化:本賽季NBA平均每一支球隊要出手31.9次三分,最少的馬刺都有25.2次,而在2008-09賽季,當時的聯盟平均三分出手次數隻有18.1次,最少的雷霆甚至只有11.6次,若是再往前十年,回到1998-99賽季就更加誇張了,當時全聯盟有4支球隊場均三分出手低於10次,平均也不過只有13.2次——比現在最少的馬刺都少了將近一半

魔球時代已成趨勢?這幾張對比圖告訴你,中距離正在慢慢地「死亡」!-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所以越來越多三分確實成為了聯盟的趨勢,只不過,球隊們追求的並不單純是“三分球”,而是進攻效率

這個該如何去理解呢?一個事實是,越靠近籃筐命中的幾率越高,這一點不管在任何時代都是成立的,然而在過去的十年當中,球隊們開始意識到三分球的重要——長兩分和三分之間出手距離只差了幾英呎,但是卻有著3分和2分的根本差距,而且命中率差距並不大,於是乎,為了追求進攻效率,長兩分開始逐漸被時代遺棄

魔球時代已成趨勢?這幾張對比圖告訴你,中距離正在慢慢地「死亡」!-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這一點同樣也能從數據上看出來:在距籃筐16英呎到三分線的兩分球範圍內,2008-09賽季,聯盟的平均出手佔比是22.7%,本賽季則只有9.2%。不僅如此,10-16英呎之間的兩分出手也受到了影響,從十年前的11.2%下降到了本賽季的9.6%。換言之,中距離正在慢慢地“死亡”,為了增大進攻效率,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三分和更多的籃下進攻。

魔球時代已成趨勢?這幾張對比圖告訴你,中距離正在慢慢地「死亡」!-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簡單幾張圖大概就能知道時代變化有多麼明顯了

先是2001-02賽季和2017-18賽季的聯盟各位置出手頻率對比,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在17年前,中距離還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進攻手段,尤其是在兩側底線位置,像Jordon、Kobe這樣的中距離大師非常擅長在這個位置出手,但是上賽季,中距離幾乎已經完全消失,只剩下三分和籃下

魔球時代已成趨勢?這幾張對比圖告訴你,中距離正在慢慢地「死亡」!-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再來感受下2013-14賽季到2017-18賽季之間的各位置平均每次出手得分情況,同樣也能看出來為什麼中距離“不受歡迎”——籃下的每一次出手得分在1.2分以上,兩側三分底角在1.1分到1.2分之間,三分弧頂在1.05分到1.1分之間,但是中距離全部低於0.9分,甚至低於0.85分

魔球時代已成趨勢?這幾張對比圖告訴你,中距離正在慢慢地「死亡」!-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換到個人對比來看,也能看出來區別

先是Iverson和哈登之間的對比,2005-06賽季,Iverson場均可以拿到33.0分,他每場比賽只靠三分球得到3.0分,本賽季,哈登目前場均可以拿到36.2分,他的場均三分得分則是14.4分。兩人的出手分佈區別也很明顯,Iverson偏愛左側中距離,哈登則是完全的“魔球化”,不是三分便是籃下。不過哈登的進攻效率確實更高,Iverson當賽季的真實命中率是54.3%,本賽季的哈登則是61.1%

魔球時代已成趨勢?這幾張對比圖告訴你,中距離正在慢慢地「死亡」!-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不僅僅是巔峰的球星如此,新秀也是如此

2003-04賽季,詹姆斯剛剛進入聯盟,新秀賽季他場均可以拿到20.9分,其中三分出手2.7次,命中率是29.0%,詹姆斯的大部分出手都集中在中距離和籃下,可惜中距離命中率並不高。本賽季,東契奇場均可以拿到21.1分,他的出手已經和當年的詹姆斯完全不同,甚至有點像現在的哈登般“魔球”。同樣的,兩人得分效率也是不同,新秀詹的真實命中率是48.8%,東契奇則是54.4%

魔球時代已成趨勢?這幾張對比圖告訴你,中距離正在慢慢地「死亡」!-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最後,再來看看Brook Lopez的變化

Lopez的籃下技術非常紮實,這樣的傳統內線幾乎不會出三分線。事實也是,2015-16賽季,Lopez總共1157次出手只有14次是在三分線外,佔比1%,然而本賽季,他的734次出手有484次是在三分線外,佔比66%,而且命中率也達到了37.4%——由於三分增加並且摒棄了中距離,Lopez的真實命中率從56.2%提高到了60.5%

魔球時代已成趨勢?這幾張對比圖告訴你,中距離正在慢慢地「死亡」!-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所以時代是真的改變了,現在的大中鋒們也不得不為了拉開空間練出三分。這樣的籃球是在退步嗎?並不然,相反,籃球其實是在進步的,畢竟進攻自然是效率越高越好。而且如我們所說,被拋棄的只是中距離,尤其是長兩分,籃下並沒有減少,因此哪怕有“下一個歐尼爾”這樣的球員出現,中距離恐怕也不會再回去了

  •  
  •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