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勇士和火箭都喜歡小球戰術,兩者打法和追求有何不同?從三個角度去分析解剖
導語:自從勇士隊在聯盟將“小球戰術”發揚光大之後,這種新潮戰術便迅速風靡全聯盟,很多球隊都爭相模仿,甚至還影響了世界籃球發展的走勢。在現在的聯盟里,一直不缺乏打小球的球隊,當年Don Nelson帶領的勇士以下剋上,還有Mike D'Antoni給太陽隊打造的“三駕馬車”。直到少帥Steve Kerr執教勇士隊後,他吸收了老勇士隊小球反擊戰術和馬刺整體傳切配合的精髓,打造出了新一代小球體系,在過去5年3次拿到了總冠軍,算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其實在勇士小球鼎盛時期,一直有一支球隊試圖用”五小陣容“對抗勇士,試圖以同樣的方式來擊敗勇士,這支球隊就是D'Antoni執教的火箭隊。但是多次交手下來,火箭的五小陣容在勇士身上並未佔到任何便宜。兩支球隊同樣是喜歡小球戰術,兩隊也都有不錯的明星球員,火箭的小球為何無法佔據上風?這兩支球隊在打法和追求方面有什麼不同點呢?下面從球權分配,戰術打法和追求三個方面進行的具體的對比分析下,找找其中的原因。
球權分配:勇士各司其職,火箭雙核主導
提到火箭和勇士的小球戰術,不得不提的就是球權分配問題。記得當初Chris Paul剛剛加盟火箭的時候,因為球權的問題,勇士主教練Kerr還質疑調侃說:只有一個球,Paul和James Harden兩個控衛怎麼分?而Paul在火箭例行賽擊敗勇士後,就以一個非常狡黠的笑容回應了Kerr的質疑。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不管你是打大球還是小球,在籃球這項運動中,如果一支球隊擁有多名球星的話,那不可避免的會在球權分配方面出現問題。不管是Kerr還是D'Antoni,都需要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那火箭和勇士是怎麼分配球權的呢?
首先勇士隊這邊:在場均出手次數方面,勇士的Stephen Curry、Kevin Durant和Klay Thompson基本一致,而Draymond Green只有6.4次。在助攻方面,Green 6.9次最高,其次是Durant和Curry。在得分方面,Curry 27.3分最高,其次是Durant、Klay,Green只有7.4分。如果將出手和助攻加,Curry和Durant第一檔,場均有24次左右,Klay場均20次,Green只有13次。
從這些球權數據來看,勇士幾個球星各司其職,Durant和Curry是絕對雙核,出手次數和助攻次數基本一致,是進攻的發起點。Klay這邊更多的是出手得分,而Green這邊助攻更多,更多職能是策應組織進攻的角色。
再來看火箭隊這邊的球權分配情況,Harden和Russell Westbrook的場均出手數都在22次,Eric Gordon出手12.9次,其餘人32.5次。在助攻方面,Harden和Westbrook都是7次左右,Gordon和其餘人的助攻次數合起來只有7次。在得分方面,Harden場均34.4分最高,其次是Westbrook和Gordon,其餘人場均41.7分。
從這些數據來看,火箭隊的球權基本把持在Harden和Westbrook手中,戰術進攻主要圍繞這兩人來展開,利用球星的個人能力為隊友們拉開空間。Gordon算是第三巨頭,其餘的球員都算是角色球員,主要負責終結進攻,很少有支配球的權利。
戰術打法:勇士鋒線持球後衛無球,火箭雙巨帶隊一星四射
相比而言,勇士球權分配雖然也集中在Curry和Durant身上,但是Klay和Green的球權也不少,相對比較均衡。那Kerr是通過什麼樣的戰術來達到效率最大化的呢?Curry無球進攻場均7.3次,有球12.1次,Durant有球3.3次,持球14.4次。Klay無球8.3次,持球進攻9.7次。從這個數據來看,Durant在勇士更多的打持球進攻,而Klay有球無球對半,Curry有球多於無球,但相比普通控衛偏重於無球進攻。
當勇士的五小陣容在場的時候,一般的戰術是Green持球,Curry、Klay很多空切跑位走動,Andre Iguodala和Durant負責擋拆掩護,給浪花兄弟創造舒適的投射空間。非常規的戰術就是浪花兄弟受限制後,如下圖浪花兄弟,Green和Iguodala 4人分散在弱側外線拉開空間,給Durant製造一對一單吃的機會,讓他去錯位低位單吃成功率也很高。勇士體系的成功得益於浪花兄弟超強的遠射能力,可以犧牲球權打無球,將省下來的持球的機會給了Durant和Green去策應組織進攻,這才是勇士小球的精髓所在。
再來看火箭隊球星的有球和無球進攻比例。Harden場均無球進攻次數1.3次,持球進攻21.4次。Westbrook場均無球進攻2.1次,持球進攻20.5次。Gordon無球進攻場均6次,持球進攻有6.9次。很明顯的可以看出,Harden和Westbrook幾乎所有的進攻都是自己來發起,很少的接球出手終結進攻。Gordon是三人中無球能力最出色的,火箭其餘的角色球員基本沒有持球進攻的機會。
火箭的進攻其實可以分為雙星在場和雙星不在場兩個階段。當Westbrook和Harden同時在場時,哥倆從一開場就輪番持球,看對方防守情況側重外線還是內線。如果對手重點防外線,那Westbrook開始利用隊友拉開的空間突破籃下,遇到包夾分球給隊友投三分。如果對手重點防守在內線,那Harden利用後撤步投三分,遇到強力包夾分球給隊友投三分。當兩人各自帶隊時,Westbrook突破和分球,Harden後撤步和分球,用個人進攻來帶動全隊。所以火箭的打法就是巨星打法,利用球星牽制力實現多點開花。
相同之處:都追求陣容克制和極致空間
經過上面的具體分析瞭解,可以看出,火箭和勇士兩支球隊的小球有很多共同點。
①陣容克制
勇士之所以在大球時代選擇小球,為了創造更多的進攻回合數,利用更多的三分的出手,追求更多性價比高的得分方式,追求更高質量,更高效率進攻方式。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陣容上的克制,用小球的速度、反擊,機動性優勢克制大球進攻緩慢的劣勢,以此來實現陣容上的克制。而火箭隊選擇打小球,只追求三分和籃下進攻,看重的是進攻性價比。防守端體現自己無限換防的速度優勢,克制傳統大球打法的內線進攻。因此火箭和勇士兩隊小球打法的相同點就是實現陣容上的克制!
②極致的空間
在勇士隊里面,最初五小陣容中五名球員都是具備三分能力,目的就是針對傳統內線防守三分的弱點。如果對方內線防出來,那後衛就可以單打突破。如果不防守出來,那就可以形成投射空間。而火箭隊也同樣在追求極致空間,利用雙核的強大驅動力創造空間。兩者形成空間優勢後的用途也基本一致,火箭為了給角色球員創造空間,反之角色球員可以給雙星單打創造空間。勇士這邊主要是給浪花投射創造空間,給Durant單打創造一對一的空間。因此兩支球隊在追求極致空間方面的目標是一致的。
不同之處:勇士應對更加靈活,火箭有點走火入魔
火箭和勇士的小球有很多共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臨場應變和戰術追求兩個方面。
①戰術追求:勇士五小講策略,火箭五小太執著
勇士隊這邊雖然是擅長打五小陣容,但是細心的球迷會發現,Kerr很少在比賽讓五小首發,一般情況下都會有首發中鋒,只是在比賽就焦灼的時候才會選擇五小陣容。勇士在奪冠的不同時期,都有傳統的中鋒坐鎮,比如David West、Andrew Bogut、JaVale McGee和Kevon Looney等,甚至還招募了DeMarcus Cousins這個能里能外的中鋒來豐富自己的技戰術體系。而火箭今年為了給Westbrook製造更多突破空間,送走了正印中鋒Clint Capela,而Tyson Chandler等也不給出場機會,大有將終極五小一條道走到底的架勢。所以勇士五小講策略,火箭五小則有點執著!
②臨場應變:Kerr應變很及時,火箭則走火入魔
再來看臨場應變方面,相比Kerr這個少帥的話,D'Antoni的臨場應變和球員使用上非常的執著。比如在比賽中,如果勇士的五小陣容被克制針對的話,那Kerr會及時的換回傳統陣容,是把比賽分成若干小部分來有策略的應對的。而火箭的情況則不一樣,會繼續用小陣容去博弈,但是結果往往不是很好,似乎在五小這條路上有點走紅入魔了。
結語:同樣是喜歡打五小陣容,勇士和火箭的追求都是陣容克制和極致空間,不同之處是勇士使用五小很有策略和針對性,是針對戰局和對手變化隨時調整的。而火箭隊這邊不管對手如何變化,戰局如何變化,自己總是以不變應萬變。過去5年季後賽,火箭和勇士遇到了4次,雖然也有17-18賽季西決比較高光的時刻,但4次最終結果都是鎩羽而歸,兩支球隊在小球使用上陣容的含金量也高下立判了。勇士獨特的後衛無球體系不可複製,再加上有豐富的戰術底子,這才是勇士崛起的真正原因。而火箭在五小陣容和魔球理論推波助瀾下,缺乏更多的變通和應對,已經有點走火入魔了。
相關閱讀
NBA / 生涯10次半場30+有多難?現役8人做到,詹姆斯22次僅第二,他斷檔領跑! 40分恥辱慘敗,勇士戰績跌出附加賽,場邊柯瑞的眼里沒有光了… 和嘴綠無關?杜蘭特親承離開勇士只為嘗試新鮮事物!之後選擇7號為了致敬「偶像」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