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6月18日,塞爾提克在TD花園主場以106比88擊敗獨行俠,大比分4比1戰勝獨行俠,贏得2023-24賽季NBA總冠軍。

為了第18冠至死方休!NBA過去十年最大的「反派」,這次終於當上了主角-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這是塞爾提克第18座總冠軍獎盃,憑藉本賽季的這座獎盃,塞爾提克成功甩開湖人,成為NBA歷史上總冠軍最多的球隊。

縱觀塞爾提克本賽季的奪冠歷程,一切都顯得順風順水:例行賽打出64勝18負的戰績,以東區第一的戰績進入季後賽。季後賽首輪對陣缺少吉米巴特勒(Jimmy Butler)的熱火,4比1輕鬆取勝;次輪對戰米契爾(Donovan Mitchell)傷退的騎士,同樣4比1晉級;東決對陣哈利伯頓(Tyrese Haliburton)缺陣兩場的溜馬,綠軍4比0橫掃對手。這也是塞爾提克隊史第二次在東決橫掃晉級,上一次還要追溯到遙遠的1985-86賽季。

連續三輪季後賽,對手的核心球員都遭遇受傷,這樣的晉級方式一度讓球迷質疑塞爾提克的真實實力,直到總冠軍賽面對獨行俠,4比1輕鬆戰勝「東厄」組合,才讓人看到綠軍的強大。

2021年,從主教練變為總經理的史蒂文斯(Brad Stevens)上任之初,就和球迷許下「為了第18冠至死方休」的承諾。如今,屬於塞爾提克的第18個總冠軍終於照進了現實。

為了第18冠至死方休!NBA過去十年最大的「反派」,這次終於當上了主角-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過往十年,塞爾提克始終沒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NBA「反派專業戶」自2014-15賽季重建以來,塞爾提克從未缺席過季後賽,更是在過去7年5次闖入東決。但球隊最近一次奪冠,卻要追溯到2008年。

過往十年,塞爾提克幾乎沒掉出過爭冠者的行列,但自始至終都扮演著「陪跑者」的角色。

2016-17賽季,即便塞爾提克打出例行賽東區第一的戰績,但聯盟依然延續著「騎勇大戰」的格局。彼時塞爾提克闖入東區決賽,卻1比4被騎士「紳士橫掃」。

一年後的東區決賽,塞爾提克再次與騎士相遇。即便泰托姆(Jayson Tatum)的加入給綠軍帶來了更多希望,但塞爾提克仍然3比4惜敗騎士。

隨著休賽期詹姆斯(LeBron James)轉投湖人,東區從「一超多強」變成「戰國時代」,但塞爾提克始終沒能成為最後的贏家。2018-19賽季東區半決賽,塞爾提克大比分1比4不敵公鹿;2019-20賽季東區決賽,塞爾提克2比4輸給巴特勒率領的熱火;2020-21賽季,以東區第7打進季後賽的塞爾提克,首輪1比4被籃網淘汰,主帥史蒂文斯主動下課。

2021-22賽季,換帥後的塞爾提克闖進總冠軍賽,卻在2比1領先的情況下被勇士連扳三局,成為柯瑞(Stephen Curry)的背景板。2022-23賽季東區決賽,塞爾提克再遇熱火,雙方鏖戰至搶七,最終成就了巴特勒的「黑八奇蹟」。

從詹姆斯到柯瑞,從柯瑞到巴特勒,塞爾提克彷彿電影中永遠無法勝利的「反派」,強大不過是為了襯托主角的不易。

季後賽的連年失利,讓泰托姆與布朗(Jaylen Brown)這對搭檔備受質疑,也一度傳出「想要奪冠綠軍必須拆掉雙探花」的傳聞。這也是為何,本賽季總冠軍賽首戰之後,獨行俠主帥基德(Jason Kidd)選擇玩一把心理戰,「杰倫·布朗是塞爾提克最好的球員。」

但經歷大風大浪後,泰托姆已經能坦然面對這些,他回應道:「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如果沒有杰倫·布朗,我們也不會在總冠軍賽的舞台上。我們知道人們會試圖離間我們,我想這是一件聰明的事情,因為人們多年來一直在試圖這樣做。」

至於泰托姆對於球隊的犧牲,他只是輕描淡寫地一句帶過:「為什麼我要讓自己的自尊心或對得分的渴求,阻礙我們實現18冠的目標呢?」

為了第18冠至死方休!NBA過去十年最大的「反派」,這次終於當上了主角-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史蒂文斯一手搭建起了如今的陣容。

總冠軍賽連贏三場後,美媒BBR給出一組數據:總冠軍賽前三場比賽,塞爾提克共領先101分16秒,獨行俠僅領先36分36秒。

即便第四戰塞爾提克僅得84分,38分的分差創下了NBA總冠軍賽歷史上第三大分差紀錄,但比賽基調早已奠定。畢竟在NBA的歷史上,從未有球隊在總冠軍賽0比3落後時實現逆轉。

但相比要靠「東厄」組合全力輸出才能贏球的獨行俠,塞爾提克的恐怖在於即便泰托姆和布朗表現不佳,球隊依然有人能站出來——總冠軍賽首戰,剛剛復出的波爾辛吉斯(Kristaps Porzingis)13投8中,砍下20分6籃板;第二場比賽,哈勒戴(Jrue Holiday)砍下26分11籃板3助攻;第三場比賽,懷特得到16分5籃板4助攻,撐住了球隊的火力。

塞爾提克連贏三場後,美媒HoopsHype這樣感慨:「FMVP的歸屬比系列賽勝負更有懸念。」

之所以擁有如此高容錯率的陣容,歸功於許諾要幫助球隊奪冠的總經理史蒂文斯。

2021年,從主教練成為總經理的史蒂文斯,上任後便立刻對球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他先是用首輪籤送走肯巴·沃克(Kemba Walker),從雷霆返聘回了舊將霍福特(Al Horford)。然後又趁著馬刺重建的窗口期,送走了理查森(Josh Richardson)、蘭佛德(Romeo Langford)以及一個2022年的首輪籤,得到了德里克·懷特(Derrick White)。

這兩筆交易的效果立竿見影——2022年,塞爾提克時隔12年再次打進總冠軍賽,遺憾的是,他們最終成為了勇士奪冠的註腳。

為了第18冠至死方休!NBA過去十年最大的「反派」,這次終於當上了主角-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波爾辛吉斯。於是2023年的休賽期,史蒂文斯做出了一筆轟動聯盟的交易:塞爾提克送走了史馬特(Marcus Smart)、蓋里納利(Danilo Gallinari)、穆斯卡拉(Mike Muscala),換來了波爾辛吉斯這位實力派內線。隨後,塞爾提克又送走了羅伯特·威廉姆斯(Robert Williams)、波格登(Malcolm Brogdon)以及未來的選秀權,換來了哈勒戴。

在外界看來,這樣的嘗試十分冒險,因為波爾辛吉斯有著不小的傷病隱患,哈勒戴雖然攻防一體,但已經走向了職業生涯末期。事實證明,他們的加盟豐富了塞爾提克的武器庫。

獨行俠期間,波爾辛吉斯的低位進攻不受重視,甚至還引發過卡萊爾(Rick Carlisle)與以巴克利(Charles Barkley)為代表的名宿間的觀念之戰,但來到塞爾提克後,波爾辛吉斯場均背身進攻3.4次,每回合得到1.18分,創個人生涯新高的同時,也躋身聯盟頂尖水平。而哈勒戴不僅戰術合理性強於史瑪特,定點投籃同樣優於聯盟95%的球員。

這些進攻手段的增加,讓塞爾提克在泰托姆和布朗手感欠佳的夜晚,還能繼續贏球。哈勒戴更是感慨:「我們有五六名全明星等級的球員,在每場比賽中,我們所有人都能做出多種貢獻,無論是得分、組織,還是防守,這種奢侈的感覺太爽了。」

過去幾個賽季,有太多球隊為了超級巨星「梭哈」手里的全部籌碼,這種氛圍下,很少有球隊能經得起一步到位的誘惑,但身為綠軍操盤手的史蒂文斯,卻始終保持著冷靜與克制,完成了最終的補強。

這也是為何塞爾提克老闆格羅斯貝克感慨:「我們所有人都相信,史蒂文斯就是那個引領我們追逐金色目標的人。」

為了第18冠至死方休!NBA過去十年最大的「反派」,這次終於當上了主角-黑特籃球-NBA新聞影音圖片分享社區

馬祖拉(Joe Mazzulla)證明了自己。來自Josep Guardiola的靈感,塞爾提克成功的道路上,不光有球員的交易和更迭,也曾出現辦公室危機。

2022年,尤多卡(Ime Udoka)和隊內女員工存在不正當關係,被球隊解僱,隨後助理教練馬祖拉走馬上任。這個比霍福特還小兩歲的厄文(Kyrie Irving)同屆落選秀,在經歷趕鴨子上架的第一年主帥生涯,逐漸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執教理念。

早在本賽季例行賽階段,泰托姆就形容過自己和東契奇( Luka Doncic)之間的區別:「我們隊並不要求我去支配球,並且也不要求我必須參與每一個戰術回合。」

在巨星硬解盛行的當下,馬祖拉解釋自己的執教理念來自足球:「我經常會研究曼城,也研究Josep Guardiola。我認為他是任何水平、任何體育項目中最好的教練,這對我影響很大。」

在馬祖拉看來,足球戰術給自己最大的靈感是將比賽視為一個整體,「每個人都試圖將籃球分成進攻和防守,但比賽是一個整體。我認為籃球和足球相同之處在於轉換速度非常快,你可以在進攻端,兩秒後你就可以在防守端。」

馬祖拉最喜歡的一組訓練是讓兩支五人陣容的球員上場,不指定進攻或防守任務。然後他把球扔給其中一組,每個人都必須立即做出正確的進攻戰術和防守覆蓋動作。

「這種訓練方法可以幫助你迅速調整思維,進行轉換。」馬祖拉表示,球隊的框架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原則——快速閱讀,慢慢執行。

「我認為足球教練是最好的老師,因為一旦比賽開始,你就不能叫暫停。」馬祖拉這樣形容,「創造一個體系,你必須讓你的球員明白比賽的情況,並且能夠迅速自我糾正。」

霍福特這樣形容當前塞爾提克的風格:「就像那種巴塞隆納的風格,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讓每個人都觸球。當球在移動,每個人都接觸到球時,好事情就會發生。」

馬祖拉執教理念的推行下,塞爾提克逐漸從教練的動盪中走了出來——塞爾提克的進攻效率從聯盟第八的113.6(2021-22賽季)、到聯盟第二的117.3(2022-23賽季)、再到本賽季聯盟第一的122.2。

數據背後的提升,不僅僅是三分球出手數的增加和球員品質提升那麼簡單。

本賽季,35歲的馬祖拉成為了自1969年比爾·羅素(Bill Russell)後闖入總冠軍賽最年輕的主教練,值得一提的是,比爾·羅素帶領的那支隊伍也是塞爾提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