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美國媒體給出了一份Kobe與Curry的季後賽數據對比,從數據對比來看,Curry幾乎是全面佔優。如此一來,在一些沒有見證過巔峰Kobe的球迷來說,會造成很大的誤解。Curry的確很出色,但若是去和Kobe進行對比,可能除了這種所謂的數據,哪方面都差了那麼一些。
Kobe的職業生涯巔峰所處在2000-2013(受傷),在這13年,NBA還是以陣地進攻為主的,2008-09賽季,湖人隊場均106分為全聯盟第一。在季後賽的比賽中,很多都是90分左右,遇到以防守見長的隊伍,甚至得分也不過70多分或者80多分。很多個賽季的得分王也不過30分(詹姆斯2008年場均30分),當然也有不少賽季到達不了這個數字,超過這個數字最多的兩個賽季,還是Kobe創造的2006年35.4分,2007年31.6分。球員的得分佔全隊得分的百分比是很重要的一個參數。
曾經的那個時代,內線就等於金錢,大多數球隊的進攻發起者還是球隊的內線球員,控球後衛過了半場後將球交到中鋒手中,而後開始組織進攻。在當時,球隊得分過百都不是很平常的事,因此有些球隊有「球隊得分過百,給主場觀眾發放零食」的活動,有發放「漢堡」,也有「雞肉卷」等等。在那個時代,也只有Nash與Stoudemire的太陽隊,和現在的進攻打法如出一轍,可以說是「小球時代」的先行者。
我們從數據對比來看,Stoudemire在與Nash合作期間,場均出手15次左右,可以拿到25分左右。當離開了太陽隊,前往尼克的2010-11賽季,雖然得分還在25分,但是出手次數來到了19次,而後下一個賽季出手次數降至15次左右,場均得分只有17分。由此也可以看出,體系對球員的數據有多麼大的影響,更別說現在的這個時代幾乎是全聯盟「小球」了,因此Kobe的數據對比上來看,比Curry要差一些也就沒那麼奇怪了。
關於針對Kobe的問題,是2010年的總冠軍賽天王山之戰,塞爾提克Doc Rivers在暫停中對塞爾提克球員說的話。當時塞爾提克一直處於領先的局面,在上半場,湖人處於被動局面,Kobe儘量留著體力準備後面時間的決戰,湖人其他球員的表現也不出色。下半場歸來,應該是禪師Jackson在半場時要Kobe下半場開始加強自己的進攻,因此下半場Kobe開始了個人進攻模式。
Kobe在第三節,連續命中高難度的進攻,連續命中7個進球,得到了17分,無論是空中接力,中距離,背打,後仰,還是三分球,他一球未丟,但依然未能幫助湖人追平比分,在綠軍全面開花的狀態下,Kobe的奮戰僅僅是讓比分不再被拉大。一次暫停中,Doc Rivers對綠軍球員說道:「如果實在防不住Kobe了,就放過他,防死其他湖人的球員,今天湖人其他球員不在狀態。」
Kobe這場比賽全場拿到了38分,湖人86:92輸掉了天王山之戰,輸掉了這場比賽,湖人已經是2:3落後於塞爾提克了。縱觀2010年黃綠大戰的七場比賽,除開最後一戰外,Kobe前六場比賽的場均得分是29.5分,43%的命中率,已經足夠完美了。搶七大戰中,雖然Kobe丟失了自己的手感,但是好在湖人其他球員的扛起了大旗。但是湖人能夠堅持到第七場,最重要的還是他們擁有Kobe,因此總冠軍賽的MVP仍然屬於飛俠。
曾經有位名嘴這樣說道:「如果你是一位老球迷,里弗斯的話你絕對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就和當初的‘喬丹法則’一樣。」Kobe這樣的球員,無論拿到哪個時代,都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