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到底是什麼終結了NBA的「中鋒時代」?傳統中鋒已經不存在了!
2005年Steve Nash和他的太陽用“七秒快攻”轟懵了聯盟,但Amar'e Stoudemire和Shawn Marion組成的輕型內線終究沒翻過尚在巔峰的Tim Duncan,“小球”打法依舊被鑑定為“無法奪冠的例行賽風格”。
Nash的太陽本已顛覆了全聯盟,只差一座冠軍來證明自己
但到了2015年Curry和他的勇士隊憑藉水銀瀉地的進攻和漫如天雨的三分球擊敗了詹姆斯的騎士,正式宣告“小球時代”降臨。
“贏球靠進攻、奪冠靠防守”、“你無法依靠投籃拿下總冠軍”、“控制籃下才能贏得比賽”這些數十年來被NBA奉為金科玉律的說法都被勇士隊一腳踢翻。
那一年的勇士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全季射出2217個三分球當時歷史第三,883次命中歷史第二。例行賽速率(pace)聯盟第一。
歷史第一的快攻三分隊,奪冠了。
其實在那個時候,NBA的“中鋒時代”落幕許久,中鋒這個位置早已沒落。
一、到底哪個時期才算得上“中鋒時代”
中鋒在NBA歷史上本是最具榮光的位置,總計64個例行賽mvp中有27個頒發給了中鋒球員。
自1969年評選總冠軍賽mvp至今,中鋒獲得了其中的16座。這還沒算上古時期NBA的第一個統治者——明尼阿波利斯湖人的George Mikan老爺子以及“指環王”Bill Russell。
NBA的中鋒史幾乎就等於一部冠軍史
是五十年代嗎?那個時期Mikan統治了上半頁,拿下了4座總冠軍。但到1954年NBA推出了“24秒進攻”規則,當年Mikan就宣佈退役。雖然1956年短暫復出,但10.2的場均得分已經證明這位NBA首個“超級中鋒”已經被當時的籃球所淘汰。
整個60年代,Bill Russell和他的塞爾提克獲得了9個總冠軍,唯一旁落的還是被他的“死敵”Wilt Chamberlain拿走,他們倆包攬了這個10年的8座mvp獎盃,唯一一個非中鋒球員的mvp還是差點第二次打出賽季“大三元”的“大o”Oscar Robertson(差0.1個籃板)。
雖然在70年代10個例行賽mvp中依然只有Bob McAdoo一個非中鋒,但是得分王、總冠軍賽mvp等其他榜單上出現了越來越多非中鋒球員,年輕的“天勾”Jabbar例行賽暴打了聯盟10年、拿走了5個mvp,但他也只拿下了一座總冠軍獎盃,中鋒的統治力開始減弱。
真正的變革還是在1980以後,三分球的引入和黑白雙雄的崛起歷史上第一次讓NBA的“巨人明星”們將舞台中央留給了具有普通人身高的外線巨星。80年代奪冠的巨星中鋒雖然仍有Jabbar和Moses Malone,但他們身邊可都有“魔術師”和尚在巔峰的Julius Erving。
從獲得成就上可以看出,整個20世紀中鋒的統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下降
90年代是歷史上著名的“中鋒盛世”,但“四大中鋒”只有Olajuwon在這個10年里拿下了兩個總冠軍,總共也就拿下了2個例行賽mvp和2個得分王。只有歐尼爾在94-95賽季趁著喬丹剛剛回歸在季後賽里擊敗了穿45號的“神”。因此在“籃球之神”統治聯盟的歲月里,巨星中鋒們更多是用來襯托喬丹的偉大。
進入新世紀,歐尼爾在2000年打出了一個統治力可以進入歷史前五的恐怖賽季,在之後的兩年他完成了總冠軍和總冠軍賽mvp“三連莊”,獲得了他職業生涯幾乎所有重量級的榮譽,這也是中鋒統治聯盟的最後歲月。
在之後不論是姚明還是Howard,都再也沒有一個中鋒成為聯盟的統治者。
在NBA剛剛起步、“高度即是一切”的洪荒年代,站中鋒位的巨人是聯盟天然的統治者(Mikan、Russell、Chamberlain)。
而隨著職業籃球的發展,球員技術水平的提高,具備更高技巧的外線巨星們紛紛搶班奪權與巨星中鋒們(Jabbar、Moses Malone)分庭抗禮。直到80年代“黑白雙雄”和邁喬丹的出現徹底讓外線巨星成為場上的主角,而後只有歐尼爾和Olajuwon曾短暫統治過聯盟。
結論:“中鋒時代”終結於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懷念的其實也只是落日餘暉。
二、沒落的原因——技術、規則、商業
如今不少人認為是“小球旋風”過快的節奏讓中鋒巨人們疲於往返,逐漸消失於賽場上。殊不知以1961-62季為例,當時NBA平均每48分鐘要打125個攻守回合,而本賽季聯盟最快的公鹿每場回合數才105.4。
論快,60年代要快得多。
更有意思的是:當賽季NBA最快的兩支球隊:費城76人每場131個回合,Chamberlain場均48.8分鐘拿下50分;塞爾提克場均131回合,Russell帶隊拿了冠軍。
因此快節奏並不足以扼殺偉大中鋒們。對於那些能跑善跳的偉大中鋒,打得越快越能發揮他們在身材上的天然優勢。
真正的原因是
①技術的發展
隨著職業籃球的發展,必然激發整體水平的提高,尤其美國還有街頭籃球這一提煉技巧的“沃土”。外線球員的技術能力因此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Jerry West這樣的“投籃機器”、“大o”Robertso這樣的“大三元猛男”以及“第一代飛人”J博士Erving迅速在賽場上建立了自己的統治。雖然籃下仍然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多可以統治籃球場的方式。
雖然賽場上也存在Bill Russell這樣的身材和技巧兼備的內線,但是在技術越來越華麗的後衛和前鋒面前,一旦離開禁區,中鋒就是笨拙的代表和被戲耍的對象。
以70年代初奪得兩次冠軍的紐約尼克為例,Willis Reed是球隊奪冠的內線支柱和最大功臣,但Walter Frazier才是球隊核心甚至是當時的“紐約之王”!
而球員投籃能力的普遍提高更是進一步削弱了中鋒的影響力,早期Jerry West的投籃能力已經能讓他總冠軍賽時無需殺入內線面對Russell就可以輕鬆得分。
而到了七、八十年代過分擁擠的禁區讓得分型內線的日子也不好過,整個八十年代沒有一名中鋒獲得過得分王。因此那些在七、八十年代叱咤風雲的得分高手Bernard King、Adrian Dantley、Bob McAdoo個個都有一手穩定滑溜的中投。
而隨著81年三分球的施行更讓外線選手們多了一手制裁內線球員的“法寶”,發展到今天任何一名合格的外線攻擊手都必須具備過硬的三分投射能力和“小打大”技巧。
②規則的改變
如果說三分球的出現還讓中鋒獲得了空間得以“相互制裁”的話,那麼下面兩條規則的變化卻讓中鋒徹底失去了“統治禁區”的優勢
- 2001年NBA宣佈了聯防的合法化和“防守三秒”的規定。那時正是歐尼爾統治NBA時期。
- 2004年NBA宣佈“No Handcheck”(禁止手測防守),聯盟外線球員的數據迎來了一次爆發性的增長。
NBA作為一個強調娛樂性的商業聯盟,始終強調一對一的個人對抗,認定“聯防非法”。也讓早期中鋒在對抗時更多只需要搞定對面的防守者,可是歐尼爾這樣的龐然大物的出現讓聯盟意識到,中鋒進攻已經影響到比賽平衡。(其實歐尼爾真是NBA歷史上首屈一指的Bug,前無古人)
因此終於向聯防低了頭,從此NBA中鋒在內線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的情況下還需要時刻警惕其他防守者的“突然夾擊”。
這也直接造成了NBA中鋒位置得分數據的下滑,歐尼爾和DeMarcus Cousins成為了02年以後唯一進入過得分榜前10的球員。
而禁止防守三秒以及“手測防守”的規則又讓禁區防守進一步的失衡,從此各隊的外線突破手們彷彿如打破鐐銬的舞者,肆意地殺入禁區攻筐,讓不能長時間駐守禁區的中鋒們顧此失彼。
而聯盟眾多突破型外線數據出現了集體的暴漲。從此聯盟進入了一個突破手的“黃金時代”,也為後來的“小球旋風”甚至“魔球理論”的流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外線防守的“鬆綁”一下子讓眾多球星生涯表現突飛猛進
③商業的價值
在北美體育圈有這樣一句話“巨人不賣鞋”,形象揭示了那些兩米以上的巨人大多不苟言笑,讓人產生距離感,因而商業價值較低。這也是為何早期巨人為主的NBA商業開發如此失敗,甚至面臨倒閉的重要原因。
而喬丹的橫空出世更是讓NBA進入高速發展期,在上世紀90年代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商業體育聯盟。而喬丹之後的Carter和Kobe等球員也憑藉出眾的形象和能力迅速成為全世界球迷的偶像。
如何讓他們迅速取得成績接過喬丹傳遞下來的“火炬也成了當時NBA官方需要解決的難題。不但要在商業上充分提高曝光度,更需要在球場上迅速成為征服者,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績。
可是畢竟還有歐尼爾、鄧肯、Garnett這樣的頂級內線橫亙在前,想要突破他們登上王座談何容易,因此只能通過修改規則進一步壓內線中鋒的攻防,同時儘量給外線球星“鬆綁減負”,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打最華麗好看的籃球。
於是規則的天平在商業推廣的需要下越來越向後衛和鋒線上的球星傾斜,中鋒們越來越成為被遺忘的那類人。
三、中鋒的未來——位置不會消亡、只會進化
2012年開始,連全明星都取消了中鋒的位置,改為“3個前鋒+2個後衛”。從此之後能夠登上全明星首發的中鋒也就只有Howard(1次)、Embiid(2次)、Jokic(2次)。
如今的聯盟是強調空間和速度的天下,講究的都是射手四布,中鋒護筐,翼側球員即使沒有持球進攻能力,起碼是個3D球員。進攻的核心往往是球權高度集中、進攻和組織一把抓的“0號位”,比如詹姆斯、Harden以及新進崛起的Doncic。
對於如今的中鋒來說有一定身高、能夠護筐保護籃板只是基礎,還在第一層,你能夠基本在聯盟立足,領個底薪。
第二層你需要能夠進行弱側掩護、高位擋拆、還要有內切“吃餅”的能力。如果你身邊正好有“做餅大師”,甚至能領到千萬以上年薪。
第三層是你還有一定射程,能夠為自己的外線突擊手們拉開空間,不論遠近都能夠把他們喂給你的球融入籃筐,這時的你不但可以成為中游球隊的內線主力,甚至能夠成為奪冠強隊的重要拼圖。
到了第四層,你要有能力作為內線中州參與球隊進攻組織,每場拿下4次以上助攻,將球隊的進攻梳理得井井有條,這個時候你甚至能作為球隊的建隊基石。(比如:小Gasol)
而站在第五層的,都是具備通天徹地天賦的“麒麟兒”。他們既可以統治防守端,也能夠在進攻中殺傷對手。既可以在禁區如傳統中鋒一樣呼風喚雨,也能夠拉到三分線做高個炮台。他們就是如今這個時代中鋒位置的天花板(Jokic、Embiid)。
相比於從前Chamberlain、Jabbar、歐尼爾這樣的“內線大魔王”,如今中鋒的統治力和內線技巧可能遠遠不如,但是技術全面性卻早已過之。如果說以前的中鋒是需要攻防一體的建隊基石,那麼如今則需要他們成為“全能護筐怪”。
職業籃球的高速發展和球員技術水平、身體能力的進化讓籃球場上的位置劃分日漸模糊。
而中鋒作為曾經籃球場上最具統治力、身體要求最高的位置從巔峰鼎盛到江河日下,再到如今的變革突進,其實都是為了保持中鋒在場上的競爭力。
在不久的將來,中鋒的未來到底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閱讀
「柯追」齊傷,勇士慘勝,嘴哥時隔6年再現30+10,普爾正式表態! NBA / 【影片】柯瑞腳踝受傷,誰注意當時普爾的表情?他的擔心掛在了臉上! NBA / 07年最佳一陣有多強?甜瓜29分三陣,麥迪24+5二陣,一陣4個MVP!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