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Iverson為什麼可以帶隊進入總冠軍賽這事,小時候不曾想過——因為太喜歡Iverson,所以沒有理由去懷疑。年齡漸長,就逐漸懷疑,特別是看了James和Wade打球後,就更加關心得分效率——AI動輒不到40%的命中率,實在有點...辣眼睛...即使是MVP賽季,AI的命中率也不過42%,所以有一段時間會反思——也許那時候真是年少懵懂,只關心AI對抗全世界的英雄氣概,卻忽視了他是一個毒瘤鐵匠的事實?
後來,當我知道還有真實命中率這玩意,似乎找到了為年少時心中英雄正名的機會,然而,很不幸,我著急忙慌的找到MVP賽季Iverson的真實命中率,發現好像並不能作為平反的依據——51.8%...
如果你平時略微關心一下TS%這個數據,就知道這是個令人失望的效率水準。所以,Iverson=低效得分手,這些年就印在了我得腦海里,我時刻告訴自己——沒關係,情懷滿分就好,誰會在意呢?一想到他拖著遍體鱗傷的瘦小身軀一次次殺入肌肉叢林,即使他是一個低效的得分手,我當然是選擇...
當然是選擇原諒他啊...
可是,當我又成長一點,回頭再看AI,就發現也許事情並不那麼簡單——時代總有侷限性,不能以今天的眼光看過去的巨星。為了做這期數據與情懷,我細細的琢磨了一下00-01賽季的數據,17年過去了,NBA的變化可真是大。
先來看一下,00-01賽季,得分榜前10名球員的場均得分、場均時間和真實命中率:
這麼一看,當時的超級得分手,大多得分效率平平, Jamison和Webber尚不如AI,Stackhouse與AI也是伯仲之間,除了鯊魚和真理,就沒有真實命中率超過56%的選手了;看看這些人的出場時間,任何一位都比本賽季場均時間最多的字母哥要多。
簡單來說,高出場時間,低真實命中率,這是當時超級得分手們的普遍現象。
這事得從兩方面來說:第一,從體能角度來說,高出場時間帶來的疲勞,當然不利於維持得分效率;第二,超級得分手們出場時間越多,也就意味著得分能力不如他們的替補球員出場時間越少,從整個球隊的收益來看,未必不划算。
當然,長期疲勞帶來的傷病風險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換句話說,考慮到高出場時間這事,真實命中率低點,好像也不那麼無法接受了。
況且,真的低麼?
看慣了詹柯杜動輒65%+的真實命中率,今天我們看57.4%的真實命中率都感覺一般,難道大鯊魚這個公認最具統治力的內線得分效率只是表弟的水平麼?(也是57.4%真實命中率)。
當然不是,看數據當然要考慮時代性,在00-01賽季,57.4%的真實命中率就是牛逼給跪了的水平,而Iverson的51.8%,其實是當時聯盟的中游水平——當時真實命中率排在聯盟第15的邁阿密熱火,這個數據是51.5%,而排在第14的費城76人,正好也是51.8%。
對,以當時的眼光看,Iverson的真實命中率並不難看,也絲毫沒有拉低球隊平均水平,MVP賽季的Iverson並不是一個低效得分手,準確來說,是中等效率大量輸出的得分手。
搞清楚了Iverson的效率評級,我們再來看看,76人是怎麼成為爭奪總冠軍的球隊的:
76人是一支防守強隊。他們的防守效率排在聯盟第5。賽季後期交易來的中鋒穆大叔是那個賽季的最佳防守球員,前任Ratliff也是一名擅於防守的內線。前鋒George DeWitt Lynch擅於防守,控衛Eric Snow擅於防守,Iverson本人是那一季的抄截王——這榮譽都快成為賭博性防守的代名詞了,然而,Iverson在防1號位上真心不錯;
76人並不是一支進攻強隊。他們的進攻效率排在聯盟第13,屬於中等稍偏上的水平。如果細分76人的進攻四要素,會發現他們打的挺糙的:
76人並不講究投籃效率,失誤也不少——而且助攻不多,76人的場均助攻只能排到聯盟第21。
但是他們可以要到足夠多的罰球——除了大家主動送罰球的大鯊魚,AI這方面誰都不虛。
以及,他們搶前場籃板的能力聯盟第2。
即使你沒看過當年76人的比賽,從這幾個數據,你也大概能想到他們是怎麼打球的——AI左突右衝,一次一次被撞翻在地,等待球進或者哨響,如果都沒有,那就是穆大叔/Ratliff以及 Hill的前場籃板,然後AI再發起新的一次衝擊或者急停跳投。
簡單來說,那支76人,防守靠全隊努力,也許內線承擔更多一點,而進攻端,Iverson就是攻堅之矛,一個人一座城了——76人場均得分第二的Ratliff場均12.4分,穆大叔11.7分,注意,這哥倆是當季交易關係,哥倆除了低位能勾手一下,基本就是二次進攻和吃餅了。
76人這支球隊,Iverson的中效大量砍分很重要——在配置上,球隊首先要做好的是防守,他們幾乎每個位置都有不錯的防守能力——顯然,你不能要求每個球員都攻守兼備,那還不是一個巨星抱團的年代,既然選擇了以防守為根基,那麼就做的極端一些——進攻端,不管是下限還是上限,就請Iverson你多承擔吧,球隊能提供給你最大的支援就是,你投不進,我們給你搶板。
所以,Iverson的大量得分,中等效率——今天看來是低效,其實是跟整個球隊的戰術體系匹配的結果,當然,Iverson的身材天賦和技術特點也決定了76人要採用這樣一種極端的戰術體系,畢竟AI不是一個遠投高手,又只有1米83的身高,想拔高效率上限也挺難——整個職業生涯,AI真實命中率最高的一季是07-08賽季,他的真實命中率達到了56.7%,放在今天,這都不丟人,可是,依然不及他拿MVP那個賽季鯊魚的水準。
那麼,這樣就夠了?
並不夠,76人在00-01賽季的百回合淨勝分是4.5分,排在聯盟第5,從百回合淨勝分來看絕對實力,他們不應該是聯盟勝率第2的球隊。
76人還有其他過人之處——他們是那個賽季第二會打關鍵球的球隊,他們打了40場關鍵球,贏了26場,多贏一些比分糾結的比賽,這讓76人比百回合淨勝分更高的公鹿、國王、拓荒者拿到了更多的勝場。那個賽季,Iverson關鍵時刻場均得到4.3分,聯盟第二,真實命中率是55.1%——到了關鍵時刻比平時更靠譜,這是我們非常喜歡的超級巨星屬性。
我知道,你們一定想知道那個賽季最會打關鍵球的球隊——洛杉磯湖人,最會打關鍵球的球員——Kobe,場均得到4.4分,真實命中率是57.5%。
這可咋整,一個效率最高的超級得分手,加一個最會打關鍵球的超級得分手,AI特麼能贏一場也是奇蹟了。
OK,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關鍵字,Iverson作為中效超級得分手,贏球的秘訣:
球隊優質防守;得分手中效大量輸出保證CARRY;前場板支援;打好關鍵球。
這只是第一個出場人物。漫漫NBA歷史長河,鐵匠何其多。何況,Iverson也沒能率隊奪冠,還不是輸給了大鯊魚和Kobe?
我們第二個出場的人物是——09-10賽季,NBA總冠軍,Kobe。
09-10賽季,31歲的Kobe,效率的確在下降。那個賽季,Kobe 54.5%的真實命中率,放在今天肯定被批——你看,得分能力不如杜蘭特吧。
可是,還是那句話,要緊扣時代啊!咱們先不跟杜蘭特比還是看09-10賽季,聯盟真實命中率第14的亞特蘭大老鷹也是54.5%,而Kobe的湖人隊真實命中率只有53.8%!排在聯盟第16。
也就是說,Kobe那年也是中效大量輸出得分手,還略微高於全隊平均。
09-10賽季,湖人的進攻效率聯盟第11,防守效率第6,他們也是一支防守比進攻更強的球隊。以下是他們的進攻四要素:
那支湖人隊,比起Iverson的76人,還是稍微沒那麼鐵,也能控制好失誤。可是要罰球的能力卻遜色了不少,前場籃板球雖然很強,但也略不如那支76人。
這事很容易理解,湖人的內線還是沒那麼藍領,Gasol又能背身又能策應,湖人的進攻類型里,排在第一的竟然是背身單打,其次是定點投突,然後又是面框單打——也就是說,湖人落陣地就是拉開了輪休單打——Kobe和Gasol,改變防守後分球投籃,這麼打當然失誤不會很多,命中率也比Iverson自己玩命來的好看一些。
而那一季的湖人,同樣不是百回合淨勝分很高的球隊,4.9分,第六,可是他們戰績卻是第三——一樣的道理,打關鍵球,湖人33場關鍵球贏了22場,聯盟第3。
那個賽季聯盟最會打關鍵球的男人是?
Kobe,場均5分,真實命中率57.4%。
球隊優質防守;得分手中效大量輸出保證CARRY;前場板支援;少失誤;打好關鍵球。
神!
籃球之神最後一個奪冠賽季,他的真實命中率是53.3%,放在今天當然是鐵匠的水準,放在當時呢?跟真實命中率聯盟第8的邁阿密熱火一樣,竟然還是聯盟前列...
可是,他是籃球之神,對他要有更高的要求,實際上,這的確是Michael Jordan職業生涯真實命中率最低的一年了(不包括巫師兩年),他再厲害也35歲了啊。
當然了,就像前面說的,這個得分效率放在當時的聯盟還是牛掰的,問題不在於 Jordan,而是公牛整個球隊——他們全隊真實命中率只有51.6%,排在聯盟第19。
所以,那年公牛的進攻效率是...第12,還不錯——公牛雖然不准,但是失誤也不多,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搶啊,聯盟第二的進攻籃板率——他們還有 Rodman啊。
當然,給公牛底氣的,還是防守,他們防守效率聯盟第3。
百回合淨勝分7.3分,聯盟第3。
相比前面的76人和湖人,公牛相對最不准,但是他們防守更強,籃板更凶,他們反而是百回合淨勝分最多的一支。
看來,關鍵詞還是:球隊優質防守;得分手中效大量輸出保證CARRY;前場板支援;少失誤。
鐵匠為核心,不是不能贏球,甚至可以奪冠。只不過,在配置上,你要多想想辦法,邏輯上也很簡單——真實命中率不高,那就在籃板球和控制失誤上努努力,維持進攻端的基本下限,在防守端做足文章,球場兩頭總要有一邊特別厲害,不然怎麼成為頂級強隊?
如果攻防綜合統治力足夠,那麼就像98年的公牛一樣,依然可以拿到聯盟第3的百回合淨勝分。如果不足夠,就要面臨大量的關鍵球——你的球隊要在關鍵時刻經受住考驗,你需要有關鍵時刻解決問題的球星,而Kobe、AI就能做到這些。
鐵匠,並不是貶義詞。中效高輸出得分手當然不如高效高輸出得分手聽起來響亮,可是這也是球員打法和球隊配置相互妥協的結果——不同特點的球員,就需要不同的建隊方式。
勒布朗James素以高效聞名,他最大的特點是無人能擋的殺入籃下,所以為了充分發揮他的特長,球隊會配置更多的射手去創造籃下空間,這就進一步拔高了勒布朗的特長——相應的,又會投籃又能防守的射手沒那麼多,騎士也就有了如今的防守煩惱。
而斯蒂芬庫里也以高效著稱,他最大的特點是歷史級的投射能力,所以球隊要為他配置會傳球、會掩護的內線以及相應的戰術,進一步提升他的進攻效率——然而,這樣的內線你就不能再要求他會投三分球,或者個人進攻出色了,所以,當紮紮和格林作為終結點時,勇士隊又難受的要死。
而中效高輸出得分手們——我是說,這篇文章提到的那幾位——他們也許沒有歷史級的突破、歷史級的投射,可是他們有歷史級的創造出手空間的能力啊。他們喜歡在中距離投一些高難度的出手,這不是高效的選擇,可是,他們總是能得到這些機會,不用你太操心。
所以,鐵自有鐵的道理。鐵,也不是誰都能鐵——Kobe和Iverson,在他們最好的賽季里,並不會因為對手佈置了某種特別的防守策略,或者遇到了某些「XX終結者」就停下腳步而不能砍分,他們有無數種辦法擺脫防守,得到分數,也許不夠高效,但是他們一定能得分。
他們是在打鐵,那也是塊好鐵。
相關閱讀
單賽季拿到2500分500板500助有多難?歷史僅3人做到,現役2人上榜 詹姆斯慘遭前隊友背刺!被指責組隊抱團毀了NBA,而喬丹選擇忠誠 NBA / 曝喬丹曾嘗試第三次復出!04年為此努力但未成功,因為一拿球膝蓋就疼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