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招募」這個詞被越來越頻繁地使用,已經成為現今NBA的常用詞彙:球隊招募,球員招募;大牌招募,角色球員也招募。當個例成為習慣,各支球隊也開始挖空心思想方設法取悅心儀的球員——不這麼幹,你就落到後面了。
往前追溯,真正大規模的球員招募,始於2010年的夏天:當時大量頂級球星成為自由球員,而多支球隊騰出了充裕的薪金空間。最終結果早已耳熟能詳:熱火成功招募得到Chris Bosh和LeBron James組成連續4年進總冠軍賽拿下2枚戒指的三巨頭;公牛拿到Carlos Boozer,尼克挖來Amar'e Stoudemire,並在賽季中期吸引交易到Carmelo Anthony;清空全隊的籃網一無所獲,只連續簽下了數筆溢價合同,小牛和老鷹沒賺到也不虧,也都留下了自家的Dirk Nowitzki和Joe Johnson,維持了強隊的水準。
這是全聯盟巨星遷移最多的一年,也打破了一條約定俗成的聯盟規則:一支球隊的旗幟人物,是可以被撬動的。
於是,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但凡有點離隊念頭的大牌,都選擇先去自由球員市場感受一下熱情。當然有些是被母隊真情打動,有的就為了感受一下自己的人氣——Carmelo Anthony先後兩迴游遍美國,火箭下大力氣不惜得罪自家控衛P圖取悅,結果兩次都回去續約了蘋果城——誰能想到此時33歲的Anthony反而成了滿地打滾非火箭不去的樣子呢?
其實招募並非當今才有,只不過以前頂多稱之為會談(meeting),而非招募(recruit)。就是正常的球隊管理層派人和球員及經紀人單方面會談,和正常的招聘並無二致。但為了表示誠意,球隊會動用大量資源,恨不得把全隊都帶上,把招聘會變成了另類的「軍備競爭」。
這恰是聯盟飛速商業化的自然副產物:薪水帽飛漲的同時,聯盟中並沒有對應湧現出一大批超級球星,導致「粥多僧少」——球星就這麼幾個,拿到的越多實力就越強,球星越多別的球星也就越願意來,形成了一個順理成章的循環。哪怕沒心思追逐其他球星的球隊也得做好準備:你不挖別人,也得謹防別人挖你的人啊。
這種情形,讓招聘掉了個個:對於球員的一應鉅細球隊們瞭如指掌,但球員未必清楚各支球隊的情況,需要球隊自我標榜——好似三四個轉身的導師,總要誇耀一下自己多麼好:能拿出的最多薪水是必須的,對大牌來說,頂薪更是標配;球隊實力和未來潛力;城市因素(宜居程度、發達程度、受歡迎度),再加上前教練前隊友和該隊的重量級球星名宿們一起吆喝,誠意就展現得差不多了。
所以正常來說的流程,先帶著球員在城市兜一圈,領略風土人情的同時,還能「偶遇」到極其歡迎的球迷群體;錢自然早已準備好,接下來是教練暢談戰術中的重要性;隊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許諾做出犧牲;展望未來美好宏圖,可能再加幾個球隊名宿或是城市著名文體明星,重點是,讓球員感受到誠意並表示感動。然後去下一家,繼續感動。
所以,有時候就需要點非常之舉:DeAndre Jordan來達拉斯會面,頂薪?沒問題。進攻戰術地位?沒問題。想和Chandler Parsons、Wesley Matthews一起打球?Matthews已經簽下。等DeAndre Jordan一進門,迎接他的是達拉斯牛仔隊頭號外接手Dez Bryant——作為自封的後者第一粉絲,DeAndre Jordan頓時激動地說不出話來,一句「以後咱哥倆在一個城市打球了」就讓他五迷三道,幾句話功夫就點頭應允。當然事實證明,太好打動的有時候也是不靠譜的,小牛因此元氣大傷,重建擱置了數年之久。
同一年的另一位大牌LaMarcus Aldridge則是享盡超巨待遇:湖人、馬刺、太陽輪著展現誠意。但湖人準備的大城市優勢和明星效應,在Aldridge一句「我來了誰跟我搭檔」面前顏色盡失,時任總經理Kupchak壓根沒料到Aldridge這麼不好忽悠。當然轉過來馬刺這邊也是全靠忽悠:Popovich帶著Aldridge和一行人一起去了當地一家「個人推崇」的飯店,全程Popovich介紹,Aldridge邊吃邊聽。據事後介紹,Aldridge整頓飯只是邊吃邊點頭,吃完飯就做了決定——硬實力擺著,說太多也沒大用。
太陽倒是破釜沉舟,不惜4年合同挖來Chandler才換來Aldridge一場會面的機會,太陽特地帶上了他們最強的隊醫團隊,結果依然是被發了好人卡。當然了,風水輪流轉,當年的萬人迷現在變成黃臉婆,馬刺現在想把Aldridge賣給太陽,也輪到太陽說不了。
同樣是橄欖球巨星,Tom Brady代表塞爾提克招募NFL死忠球迷Kevin Durant,但還是不敵更有冠軍誘惑力的勇士。四巨頭果然輕鬆奪冠,而到今年,Durant成為招募的一方,他和Curry一起招募Nick Young,成功拿下這位亂戰砍分高手。
一線球星結束,二線立馬頂上。給不起大價錢?那就給首發承諾:鵜鶘1年330萬拿下Rajon Rondo,DeMarcus Cousins的招募在先,鵜鶘的首發承諾在後;到湖人這邊,1年1800萬簽下Pope,還要加上一條在這隨便刷數據,明年優先大合同續約。這下湖人學乖了,前景不佳畫餅是不靠譜的,連DeAndre Jordan、Greg Monroe這種咖位都敢直接拒絕會面,還不如談點實際的,給夠錢,隨便刷。
近年來,由於平均薪水的突然暴增,球員因為城市因素改變選擇的概率越來越小。這也好理解:並不是所有球員都有極高的商業影響力,城市並無分別。況且如今但凡首發級別就敢索要頂薪,1500萬-2000萬已是首發尋常價碼。這筆錢早已超出普通球員選擇城市的心理差距,而對於超級巨星,冠軍遠比城市帶來的收益更大,連續兩位小前鋒的主動轉會,雖然在名聲上略受損失,但金錢和榮譽,也的確是手到擒來。
那麼招募真的一定要大張旗鼓亮排場,就不能一番電話,一條短信,管教那球員拱手來降?恐怕不論牌子大小,球員的攀比心態還是要有的。況且那種情況更多出現在交易截止日後被買斷的球員——畢竟還有比賽奔波,只能通過電話溝通。但要在夏天也用這招行不通:騎士追逐Crawford的時候足夠積極,但最多只能給出230萬的老將底薪。LeBron打了電話也沒得到當場的肯定回覆,結果Crawford到了灰狼,迎接他的是Tom Thibodeau、Andrew Wiggins、Karl-Anthony Towns、Jimmy Butler的豪華陣容和2年890萬的合同,結果顯而易見。至於Crawford的解釋,「我本可以接受騎士的合同,但我更願意指點年輕球員,傳授經驗」這種套話,隨便聽聽就得了!
相關閱讀
26歲泰托姆砍下12931分,超越「籃球之神」,同齡詹姆斯和科比多少分? 詹姆斯時隔25天25+11仍輸洛城德比戰:被打中頭部倒地,多次空籃不進 無力回天!詹姆斯空砍25+5+11+3抄截,多次上籃不中顯老態(影)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