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之前的NBA,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得內線者得天下」 。
在這條真理之下,NBA歷史上誕生了無數個極具統治力和個人特點的內線,無一不在內線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靠著自己龐大的體型,或靠進攻在內線翻江倒海,或化身防守屏障,將對手的每一個上籃都狠狠的一巴掌扇飛,尤其是靜態天賦出色的黑人內線球員,更受聯盟管理層青睞,水了一個又一個,卻還是被一遍又一遍的用高順位簽去選下來培養,包括咱們今天的主角:Thon Maker。
亂世之中的天才內線,Maker早期坎坷的生涯經歷
1997年2月25日,Thon Maker出生於戰亂紛飛,局勢動蕩的南蘇丹,兩年後,這個國家發生了長達近14年的「 南蘇丹解放運動」 ,Maker父母為了躲避戰亂,在Maker6歲的時候帶著全家逃難到澳洲,並在他14歲時,將他送往美國。
高中時期,Maker就讀於加拿大的Athlete Institute Basketball Academy高中,憑藉著鶴立雞群的身高和遠超同齡人的身體素質,Maker在高中場均可以得到25.5分11.3籃板,統治了所在的聯賽,還入選了加拿大高中水平最高的Biosteel高中明星賽。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Maker的打法偏向於杜蘭特,曾在比賽里大幅度變向晃倒過阿德巴約。
高中結束後,Maker並沒有進入大學打NCAA,而是成為了2005年之後首位直接從業餘籃球跳級參加NBA選秀的球員。
在當時的聯合試訓里,Maker交出了一份非常優秀的體測數據:體脂率6.05%;赤腳身高212.725厘米;站立摸高280.67厘米;體重97.976公斤;臂展220.98厘米;三秒區內四點移動11.15(同利拉德);底線折返跑3.09秒(同西亞卡姆);原地彈跳81.28厘米;助跑彈跳92.71厘米;助跑摸高373.38厘米(同霍華德)。
16年的選秀大會上,密爾瓦基公鹿隊用他們手里的首輪10號簽,選中了這位瘦高的內線長人,如果不是因為選秀年齡(19歲)一直被人質疑,Maker的順位可能還會更高。
球探給到Maker的選秀報告是:同身高里罕見的靈活性,天賦十分出眾,防守端潛力巨大,最佳模板Aldridge。
進入公鹿隊之後,Maker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這樣一支長人如林的球隊里脫穎而出,因為當時公鹿陣中已經有John Henson,Miles Plumlee,Greg Monroe這樣的大個子,就連Michael Beasley也可以客串大前鋒,內線人滿為患。
賽季初期,Maker並沒有得到太多屬於自己的機會,但在2017年2月10日打完湖人後,Maker開始佔據首發位置,並表現逐漸優異。
3月31日對陣活塞隊的比賽里,Maker打出自己新秀賽季最好的一場比賽,上場25分鐘,12投9中,其中三分球7中4砍下了23分3籃板的數據幫助公鹿隊加時賽3分險勝。
賽季結束,Maker在零碎的場均9.9分鐘上場時間內,可以得到4分2籃板的數據,但是三分命中率達到了37.8%,幫助公鹿隊取得了42勝40負的戰績,以東區第六的身份重返季後賽。
17-18賽季,Maker的上場時間得到了大幅度增長,場均能夠得到16.7分鐘,比自己的新秀賽季多了6.8分鐘,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去年明星賽后表現不錯的Maker,在新賽季的個人表現卻大跌眼鏡。
他不僅在和Henson的直接競爭里丟掉了自己的首發位置,在個人數據方面也是毫無長進,出戰74場僅12場首發,場均數據是4.8分3籃板,投籃命中率跌至41.1% ,三分命中率更是跌到29.8%。
這個表現糟糕在哪里呢,17-18賽季,字母哥,Middleton和Bledsoe三人的表現都極為出色,尤其是字母哥,場均可以得到26.9分10籃板4.8助攻1.5抄截1.4阻攻的全能數據。
Henson作為首發中鋒,場均也可以拿到6.8籃板1.4阻攻的數據,Maker不需要進內線,對手也不會特意去包夾他,他要做的,只需要站在三分線維持自己新秀賽季的三分命中率就夠了,但很顯然,Maker沒能完成這個任務,這也為之後他被公鹿隊交易埋下了隱患。
18-19賽季,字母哥持續進化成長為NBA最恐怖的「 突破怪獸」,公鹿隊在休賽期簽下了Brook Lopez,並且先後將Monroe和Henson交易了出去,但就算這樣,Maker還是沒能抓住這最後一根稻草的機會。
他在內線的上場競爭下,竟然又輸給了31歲的白人砲台Ilyasova,個人數據依舊沒有任何漲進,場均只能得到4.7分2.7籃板,投籃和三分命中率分別只有44 %,33.3%,十分讓人失望。
失去了耐心的公鹿管理層,在賽季中期一腳將Maker踢去了活塞隊。
那麼Maker在公鹿的兩年半到底是什麼水平呢?他的技術特點很鮮明:能投三分的內線長人,但他卻沒有打出屬於自己這個順位,這個身材的任何數據。
這兩年半時間里,Maker進攻效率最高的一個賽季為114,進攻WS最高的一年只有0.8,平均下來只有0.5,對比湖人首發中鋒麥基本賽季126的進攻效率,進攻WS值的2.2(上賽季3.0),也就是說Maker在進攻端毫無作用,連吃餅都吃不明白。
同時他身為一名身高超過2米10的內線長人,臂展彈跳各方面身體素質都不錯的情況下,Maker在防守端的表現也是相當糟糕,在公鹿兩年半的時間里,籃板率最高的一個賽季11.9%,甚至不如「大白軟」Ilyasova的15.2%...
備受質疑的Maker,未來何去何從?
Maker去年只為活塞出戰了29場比賽,樣本太小,咱就說說這個賽季,本賽季至今,Maker出戰60場比賽,場均能夠得到13分鐘上場時間,數據是4.7分2.8籃板0.7助攻0.7阻攻。
這份數據乍一看,還是稀爛,但實際上這已經是他進入聯盟4年來唯一進步的一個賽季,Maker在今年將自己的投籃命中率提升到了48.2%(生涯新高),三分命中率回暖到了34.4%(生涯第二高),並且打的越來越強硬了,場均1.8次罰球,總罰球出手110次均為生涯新高。
本賽季Maker0-3英尺出手佔比達到了31.1%,命中率71.7%,真實命中率58.2%,投籃效率53.9%也均為生涯新高,確實有正在慢慢變好的跡象。
如果給足上場時間,Maker的各項數據都能處於水準之上,活塞隊目前百廢待興,幹籃哥傷了,主力中鋒抓猛哥被交易了出去,落選秀伍德成了這支球隊的重建核心,或許這可能是新秀合同最後一年的Maker,最後的機會了。
如果Maker沒有做出改變,那麼未來最好的情況就是被某支球隊簽下成為普通輪換,否則就得去海外打球了。
一:增重是必要的。
Maker目前的體重只有100公斤,他需要在休賽期往身上掛更多的肉,確保自己能在內線卡位對抗里勝出,雖然說小球時代內線沒有太多地位,可一旦進入季後賽,更高強度的肌肉摩擦,對手投丟的三分球需要的是自己卡位來保護住籃板。
Maker的身體靜態各項數據都不錯,加上自己有投射,增重之後可以在進攻端模仿Garnett或者Aldridge的背身打法。
二:保持投射的穩定性。
Maker新秀賽季的三分命中率表現的不錯,但最近三個賽季以來卻一直呈現不穩定狀態,在比賽節奏越來越快的情況下,三分是NBA大多數球員必不可少的武器。
在停賽前的他得分上10的比賽里,Maker的三分命中率都表現的不錯,近三場12投7中,命中率達到了58%,如果能保持到賽季結束,那他無疑會是活塞隊今年的一個小驚喜。
三:籃板以及卡位上的提升,以及防守端需要更加強硬。
光看外表的話,Maker看起來像個每場能搶下10個以上籃板的悍將,但事實卻是他進入聯盟4年來的籃板率都不算合格,雖然他今年在活塞隊12.2%的籃板率創下了生涯新高,但在7尺內線身高的球員里,依然是偏低的,換算成36分鐘的話,Maker場均只有7.7籃板。
防守端就不得不提一下了,Maker本賽季的DFG%(對位球員命中率)高達51.5%,這份數據讓凱西在關鍵時刻都不會把他放在場上,雖然他在抄截和阻攻數據上表現的還行,換算成36分鐘為場均1.2抄截1.8阻攻,但是瘦弱的身材讓他在面對高大內線的時候會顯得束手無策。
這一點和抓猛哥有點像,兩人都屬於數據好看,但實際防守效果很差的代表。
總結:如果Maker的年齡沒有造假,那他肯定還有上升和培養空間的,畢竟才23歲,小歐尼爾當年也是這個年紀才開始爆發的,Garnett前兩年夏天還特地拉著Maker一起訓練,並斷言他是自己心中的下一位MVP球員。
在NBA打球,信心很重要,Maker現在打的有點過於畏手畏腳,如果他能找回高中時期的那種自信,能不能成為全明星咱不敢斷言,成為一個合格的輪換或者首發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NBA是一片殘酷的叢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Maker會不會被淘汰,就要看他自己努力的程度夠不夠了。
影片如下:
相關閱讀
獨木難支!馬克西28中14空砍37分6板7助1抄截 76人慘遭6連敗!费城媒體「含淚」向哈登道歉,直言球隊已被「2億博主」困死!(影) NBA / 曝公鹿可能追求比爾!進行大交易前提:需先處理他的940萬合約!來源:網路